“塘堰迷宫堰”的诱惑--苍溪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科技创新侧记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12-12-18
浏览:1145
字号:
A+
A
A-

初冬时节,梨乡大地丝丝寒意。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处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氛,全县充分利用冬季农民工返乡,劳动力集中的有利时机,大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县水务局并将创新发明的“塘堰迷宫堰(折叠堰)”运用到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打造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亮点”。

苍溪水利人富有“创新”精神

苍溪地处丘陵山区,高山峡谷纵横,沟壑交错,大型水利设施因资金紧缺修不起,小型水利因地势所限不好搞,水利矛盾突出,严重桎梏了水利发展,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推进,长期以来,苍溪水利人不断探索总结山丘地区水利发展新模式、新方法。

2010年,在小农水、农发水保项目实施的区域,与水打了30余年交道的县水务局工程师谢德君戴着一顶草帽,独自一个人若有所思,在两个项目区来回走动。突然一个人静静坐在一口山坪塘的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正在施工的老百姓,他手里拿着一张纸不停地在上面写画着。不常抽烟的他嘴上叼一支烟,他没过多地吸,自然地冒着烟,不声不息。几天来,他的行为一直让人着摸不透,回到单位,他自己花钱买来板材,画了一套套图纸,找到一家加工厂,做了一系列水工模型,冒着烈日开始做试验,他先用水将模拟塘装满,然后又放,再加水再放,一遍遍、一次次,用反反复复测重量算,不断反复了数十次。突然他兴奋地告诉大家:“从理论研究上通过了,水工模型试验又验证了,而且效果相当好,成功了!成功了!”。

收拾好东西,他直奔项目区,按照他的要求,施工人员在溢洪道进口建一台,筑一个高一米的砼面板,一个像“五角星”取了三个角的形状,这就是他研制的第一个“塘堰迷宫堰”诞生了。那一天,他高兴极了,一路哼着歌儿回家了。然后又开始静静地等待蓄水那一天。

汛期来临,那座堰蓄满了水,第一次从塘堰迷宫堰溢出,速度快,效果极佳,他一直蹲守在那里,见证了一切,实事证明他成功了。就这一个“塘堰迷宫堰”只花了不到2000元钱,但他增加的蓄水效益相当于新建67口蓄100立方的蓄水池。

农民迷上“塘堰迷宫堰

“这玩意儿有啥用?放在这里能起到啥作用?这个东西有用没用?以前咱从来没见过!”苍溪县五龙镇几位村民转着修好的“塘堰迷宫堰”都迷惑不解地问个不停。

五龙镇地处旱山梁,素有“一碗水”之称,这里一年四季少雨多旱,而且海拔相对较高,和距20多公里的县城相比,相隔两重天,这里的冬天比县城冷,夏天比县城凉,雨水比县城少,今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开始后,借助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撬动,老百姓都积极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水务局技术人员将“塘堰迷宫堰”运用到山坪塘中。老百姓第一次看到这个“新东西”,都很迷惑。

2012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拉开战幕,为成功推广应用好“塘堰迷宫堰”,水务局将“塘堰迷宫堰”印成资料册,对功能、做法、质量要求、效益及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介绍,下发到全县各个乡镇水利农机干部,水务局派出技术人员对运用“塘堰迷宫堰”作面对面技术指导,在全县大力推广。老百姓了解功效后,争先恐后的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推广应用。

小塘大效益,经济和蓄水效益“双赢”

“现在全县已改建18口‘塘堰迷宫堰’,新增蓄水8万方,相当于建蓄水100立方的蓄水池800口,按目前市场价,新建一口蓄水池需2万元左右,800口需要1600余万元,而改建一口‘塘堰迷宫堰’只需2000元左右,18口‘塘堰迷宫堰’耗资3.6万元左右”,水务局局长陈大凯算了一笔细账。苍溪县现有塘堰近9000,若按30%改为折叠堰,全县有3000座,可增加蓄水 3402万方,增加灌溉面积11.3万亩,增加水稻产量 6.8万吨,农民可增收0.9亿元,可新增人口容量 24万人;四川省有塘堰40万座,若按30%改为折叠堰,全省有12万座,可增加蓄水 13.6亿方,增加灌溉面积453.6万亩,增加水稻产量272.1万吨,农民可增收35.4亿元,新增人口容量 952万人;我国有塘堰600万座,若按30%改为折叠堰,全国有180万座,可增加蓄水204.1亿方,增加灌溉面积6803.4万亩,增加水稻产量 4082.0万吨,农民可增收530.7亿元,新增人口容量 1.4亿人;在全县、全省、全国大面积推广效益潜力十分惊人。

2010年探索“塘堰迷宫堰”运用后,已有18座塘堰改为“塘堰迷宫堰”,实现了新增加蓄水8万多方,新增灌溉能力面积264亩,新增水稻生产能力 158吨,农民可增收20.5万元,可新增人口容量 554人。五龙镇大树村红光塘原名老红光水库,是一个多山湾塘,均质土坝, 坝长75米,坝高13, 自流集雨面积为0.1平方公里,引用集雨面积为0.1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有效库容约58000 m3,滞洪库容为27000 m3,总库容为85000 m3。该塘为开敞式正堰溢洪道, 堰顶距离坝顶2.5米,水面面积为11300 m2 (17),灌溉面积约300,每亩田占有水方不足200 m3,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201210月,通过病险整治,对大坝进行护坡,溢洪道改造成“塘堰迷宫堰”后,新增蓄水14700 m3,占原有效蓄水的25%,可新增灌溉能力面积约50亩。

“塘堰迷宫堰”的创新为山区水利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山区,小型水利成了“骨干水利”,作为一项技术创新和运行,给山区老百姓创造了更多实惠,给山区水利注入了新的活力。

 

鸳溪镇水利现场会薜广福在龙回村新塘介绍塘堰迷宫堰(折叠堰)原理

云峰镇铜鼓山塘塘堰迷宫堰(可多蓄水1米排洪能力是原来的5倍以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