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油市遭遇2006年以来最大的旱情。去冬今春连续降雨稀少,去年10月下旬以来降雨量仅20.8毫米,且气温偏高,加剧旱情发展,山区和丘区出现溪沟断流、塘堰干涸、农田失墒等旱情现象。全市小春作物受旱面积达19万亩,受灾4189亩,799口塘堰干涸。
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正在田间劳动的江油市八一乡团结村四组的村民陆庆华却胸有成竹。时值春耕大忙时节,在团结村,一片片放满水的秧田中随处可见正忙着耙田、育秧的村民。团结村在大旱之年有水灌田得益于2010年小农水项目工程落户该村。小农水项目在该村修建堰塘3座,建设渠道9.2公里。看着哗哗流进田间的水,陆庆华说:“这些整修后的塘堰和渠道今年可派上了大用场!像我们村这样的半山区,过去的沟渠大部分都是土沟,加之水源点到田里的距离长,把水放到田里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土沟渗漏严重,有时还根本就放不到田里。为了争水,村民们还不时发生纠纷,影响团结和生产。现在,我们在大旱年仍然不误栽秧节令。”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江油老旱区重兴乡,今年全乡农作物旱情影响面积13395亩,受灾6564亩。凭借2011年小农水重点项目在该乡精修的52口山坪塘、20口蓄水池和14公里配套渠系,基本保障了项目区内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特别是万亩核桃园和千亩高山李子园内的蓄水池,保障了核桃树生长和李子开花的关键时期能够有水灌树,极大地缓解了旱情带来的用水危机。
“有了小农水,旱涝保丰收!”农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所带来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