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东巷口村看到,成片成片的柚子林里,沉甸甸的柚子挂满了枝头。“今年多亏了小农水项目,在最干旱的那两个月,我们全靠这几口水池给柚子林灌溉。”村党支部书记汪光权告诉笔者,东巷口村是纳溪区万亩沙田柚和水晶柚基地,由于没有充足的水源和配套灌溉设施,不仅柚子的种植面积受到局限,而且收成也是时好时坏。“2011年大旱的时候,全村的柚子减产了3成。”
去年,纳溪区水务局实施小农水项目的时候,为东巷口村整治了山坪塘19口,新建蓄水池16口,整治(新建)石河堰3处,新建渠道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该区新乐镇三江村。三江村是该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由于该村属马庙水库末级灌区,渠系配套不到位,遇干旱时基地上就无水灌溉。“头几年没有水,我们的蔬菜不敢种多了,怕被干死。” 三江村支部书记刘胜超感慨地说。2011年该村实施小农水项目以后,共新建了蓄水池2口,整治山坪塘1座,并新建了渠道
纳溪区作为四川省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两年来该区为了让“小农水”发挥大作用,在项目规划的时候,将项目实施地优先放在产业基础好、水源条件差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11-2012年度,该区通过新建、整治渠道,整治山坪塘、石河堰,建泵站、蓄水池等方式,共新增、恢复、改善灌面3.75万亩,新增供水能力1380万立方米、粮食生产能力975万公斤、蔬菜生产能力100余万公斤,新增柚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3000多亩,新增农业纯收入17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50元。项目共惠及8个镇47个村11.38万农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