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蓬安县连续实施了中央财政补助县级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计划下达后,该县财政、水务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加紧落实,扎实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亟需抢修的国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上来,真正实现了“投资少、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一、 认真做好实施方案
为保证项目科学、合理编制方案,一是结合该县水库多、维修难等问题,组织技术力量对各水管单位拟报的维修养护实施计划进行认真梳理、核实;二是进行实地勘验,了解工程运行现状、问题和措施;三是按照轻重缓急和效益最优化原则,结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确定实施项目和最优实施方案,做到高起点、最优化设计,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二、 扎实推进项目实施
为保证项目有序、有效实施,一是分工协调,落实责任。水管单位负责方案设计与具体组织实施,县水务局统一核准申报,市水务局专家组织评审通过,县财政局进行项目实施全程进度、合同资金运行的管理;二是积极探索多样化施工模式。对一般性的维修养护工作采取物业管理模式委托;对专业性较强的观测设施、混凝土、机电设备等的维修养护优选专业化的施工企业承担,县水务局组织技术力量,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指导。
三、 不断强化项目监督
为保证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一是强化工程质量监督,通过自上而下、层层把关,形成了施工单位自检、水管单位代表业主现场监督、水务局技术人员现场跟踪、分管领导随机检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二是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实行县级报账制,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工程量据实结算,银行转账支付。实行施工单位全垫支,完善结算资料后,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到国有水管单位,再支付给施工单位,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四、资金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近两年维修养护项目实施,完善水库放水设施功能、加固溢洪道边墙,美化景区坝区环境,强化工程建后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结束了该县国有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历史,用不大的资金量,把小修小补用在平时,做到实处,消除了国有水利工程“拖着过日子,小病拖成大病”的安全隐患。大深沟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后,因资金缺乏,长期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养护,导致闸门变形不能正常启闭,每年漏水高达150万立方米。为解决漏水等问题,2007年除险加固时无奈新建竖井一口,花费高达270万元。近两年利用维修养护资金,基本解决了供电设施老化、溢洪道水毁修复清障、放水设施和管理房维修等问题。目前,大深沟等水库闸门启闭灵活、开关到位,来水蓄得起、有水关得住、放得出,特别是在今年春季特大干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灌区大春水稻栽秧提供了充足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