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2013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省定民生工程已全面完成
来源:四川省农水网
发布日期:2013-05-30
浏览:1164
字号:
A+
A
A-

 

一、工程基本情况

广安区2012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规划在广安区大安镇的建国、小岩、福城、大碑、大兴、向家、马道、尖山、南桥等9个村,崇望乡的崇望、金福、双胜、曙光、红卫、白庙、东升、老观、合力、自力、更生等11个村实施。该工程于201212月底完成前期工作, 20131月启动实施,总投资4528.4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00万元,省级资金1000万元,市、区级资金1100万元,群众筹资118万元,投劳折资810.47 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渠道44.4公里,整治渠道23.5公里,整治山坪塘65口,新建蓄水池55口,新建田间渠59公里,新修泵站3处,新建生产桥5处,新建村级公里 3.5公里。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有效灌面1.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万亩。目前工程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绩效考核。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在项目区规划上,实行竞争立项。项目规划以我区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河西现代农业20万亩粮油基地规划和“千斤粮、万元钱”工程规划,与2011年小农水实施区域相结合,实行科学统筹,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通过竞争立项,组织专家和水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比打分,确定项目区。

(二)在项目实施中,实行多方式并用。按照上级要求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的方式实施,以农民投工投劳和施工队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土石方开挖、清淤、材料二次搬运等由受益户投劳承担,对于一些机械施工、条石安砌、砌砖等技术项目,我区按照有关规定,在广安区公众信息网发布信息,在检察、纪委、财政、发改、项目乡镇、项目村代表的监督下,现场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了施工队伍。在项目实施中按照项目公示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后,将工程建设形式、建设地点、工程数量、投劳投工方式、项目投资、工期、主要质量技术标准等内容在项目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切实做到项目公开。

(三)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层层责任制。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水务、财政、发改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该项目的全面工作,项目乡镇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施工中的协调工作,各项目村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青苗损失、占地及群众投工投劳工作。各级任务明确,责任清晰。

(四)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区级报帐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严格设立专帐,专款专用。二是由区财政局、水务局、项目乡镇组成项目督查组,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并对检查达到质量要求的项目按建设进度拨付款项。三是实行区级报帐制。项目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施工合同拨付工程款,项目资金全部按规定实行转帐到施工单位基本账户,一律不予现金支付。

(五)在工程质量上,实行全方位监督。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政府引导、村社(协会)组织、部门督导、村民代表监督、群众直接参与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乡镇政府负责宣传动员、发动引导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协调处理工程建设及管护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水务部门负责优化方案、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进度督查等;每个业主(项目村)组建由村民代表、村民和党员组成的五人监管小组,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使群众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全程参与工程监督。

一三年五月二十八

(刘裕、曾德东)

 

TOP